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内容
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3-11-13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为了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安排,3月下旬至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我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湖滨安置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武警指挥中心、明珠广场、洲际集团等项目建设现场,并召开了商务中心区建设指挥部、项目单位代表、有关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调研之后,调研组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商务中心区基本情况
    市商务中心区位于湖滨区与陕县城区之间,核心区东至六峰路,西至苍龙涧河、南至郑西高铁,北至陕州大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占地面积8.95平方公里,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9750亩,涵盖湖滨区、开发区、陕县的6个行政村的9500口人。市商务中心规划以发展商务办公、金融会展、商贸流通、高端商住、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为主,建成后将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经济转型发展核心区和商务功能集中布局的集聚点,将为促进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持续增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目前建设进展情况
    我市商务中心区建设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2012年5月《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首家批准,经过一年多的全面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是规划体系基本完善。坚持“特色凸显、功能完善、合理布局、产城融合”的规划编制原则,融入生态、复合的先进规划理念,坚持三规合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抓好规划设计工作。截至目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商务中心区城市总体设计》和商务中心区空间发展研究;在全省首批完成了《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报批;完成了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规划和水、电、气、暖、道路等市政专项规划。
    二是征地拆迁顺利推进,安置社区快速启动。通过逐级宣传发动、详细做好基础调查、严格落实补偿政策、精心组织拆迁,自去年5月份开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工作,基本完成了5个村庄建筑物拆迁工作,涉及住宅3180户、企业58家,近110余万平方米。按照“方便村民生活、便于管理、以高标准建设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征集设计方案、反复征求县(区)政府及村民代表意见,高标准确定了社区建设方案。目前湖滨、陕县2个安置社区已经开始建设。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8路”(城市主干道)、“4供”(供水、供电、供气、供暖)、“3移”(高压电网迁移、燃气管线迁移、坟地迁移)、“2点”(苍龙涧河治理、明珠广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区内道路、供水厂、高压电网、土地整理等工程项目推进顺利;桥梁、广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招标齐头并进,其中明珠广场及1座桥梁已开工,苍龙涧河治理项目正在进行立项、设计等工作。截止目前,各项建设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
    四是招商引资形势喜人,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围绕商务中心区功能定位,广泛招商、重点选商。截止目前,已签约落地项目34个,签约金额达320亿元。其中,金融项目3个、商务项目13个、商业项目3个、总部经济项目7个、高档商住项目8个。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武警指挥中心等16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亿余元,其他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 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务中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对外宣传力度还不够。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商务中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规划、建设等情况认识了解还不够。
    (二)资金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资金来源和融资手段相对单一,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项目和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存在缺资金、融资困难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商务中心区整体建设。
    (三)建设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受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驱动,个别人员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止施工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施工;外部环境协调还存在困难,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指挥部工作力量有待加强。相对于商务中心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状况来说显得人员不足,工作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项目手续有待完善。个别项目手续不齐全,还存在边施工边审批边办证等情形。
    (六)殡仪馆的搬迁亟待解决。殡仪馆位于商务中心区内,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也不利于商业经营氛围的形成,殡仪馆的搬迁成了当务之急。
    四、几点建议
    调研组根据现场察看、汇报、座谈情况,对商务中心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集聚建设的正能量。
    商务中心区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三门峡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西大门”的创新实践,是三门峡建市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符合“三大战略定位”、“四大一高战略”、“大商贸战略”和转型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商务中心区的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于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城市扩容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商务中心区的宣传推介力度,将商务中心区规划理念、建设、定位、发展及美好前景等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商务中心区的认识和了解,争取全社会都来支持关心商务中心区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商务中心区的影响力,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开发建设,集聚建设的正能量。
    (二)高度重视规划、保持规划执行的连续性。
    商务中心区是一个城市商务活动的中枢,是城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科学规划是商务中心区成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是高度重视规划。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前瞻性规划,做好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规划和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通讯等专项规划,力争单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地上规划与地下规划相配套。尤其是城市主干道和地下管网建设,要总结以往经验,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同时,要结合该区域地形、地貌,加强水文资料研究,开展防汛防灾评估,加强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和建设,确保将来的城市安全。
    二是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确保规划的法律效力,加大规划落实与管理力度,按规划依法推进项目建设,并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保障商务中心区建设有序进行。
    三是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增加人文内涵。城市规划和建设要融入地方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并开发利用,民风民俗、地理地貌、历史典故和人文景观要有所体现,体现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特别是与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相邻的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要与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相衔接,单体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配套。
    (三)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促进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从行政手段、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吸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保障建设的需要。
    二是做好协调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手续的尽快完善,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是破解融资瓶颈。加大争取政策性资金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督导到位。在监管的广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工作
    (四)以人为本,惠及民生。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增强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民生设施和社会管理设施。按人口密度科学规划好商务中心区的学校、社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社会性功能区的布局和设置,完善社区(街道)办事处等社会管理办公场所配套设施,做好水系、绿化、景观与空间处理的综合利用,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使在商务中心区工作生活的人有较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便利。
    二是做好安置工作。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培训、就业、再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三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项目单位要落实好环保措施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完善项目环评手续,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五)加快殡仪馆搬迁,为商业和居住营造良好的氛围。
    商业区是商业活动和市民居住的重要场所,殡仪馆位于商务中心区内,与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定位和主要功能不协调,既不利于商业经营氛围的形成,也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将来对群众的殡葬活动也带来不便。应加快殡仪馆的选址与搬迁,争取在第一个商业、居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之前搬迁完毕。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