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内容
关于三门峡市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3-12-12 信息来源:未知

关于三门峡市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2013年10月23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为此,9月17日至1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朝红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卢氏县官道口镇岭南苹果生产基地、华阳食品有限公司、范里镇大原核桃基地、横涧乡营子村核桃育苗基地,灵宝市寺河乡窝头村和姚院村苹果示范园、灵宝市试验场无毒苗木组培中心、焦村镇南安头村万亩红提葡萄基地、鑫源果业、灵宝苹果展览馆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品牌打造、产业规划等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苹果为主的三门峡果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果品质量逐步提高,配套体系日益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延伸,比较效益稳步增长,是全市农村受益面最大、农民增收最稳定、农业增效最具潜力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我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跨越的主导产业,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一)规模发展大,品种繁多。目前,全市果品面积371万亩。干果面积116万亩,其中核桃面积80万亩;水果面积25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60万亩,特色水果95万亩(桃10.19万亩、梨7.41万亩、葡萄4.08万亩、杏7.1万亩、柿子11.29万亩、李子2.04万亩、石榴0.98万亩、樱桃3.29万亩、大枣10.38万亩、猕猴桃20.9万亩、草莓及其它水果17.38万亩)。灵宝水果面积达到137.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果品基地县。
(二)基地建设稳,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关于果品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加强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市已建成70余万亩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3000亩绿色水果基地、2000亩有机水果基地。二是建成了120万亩水果出口基地,灵宝市、陕县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灵宝、陕县6000亩苹果已通过GAP认证,9月底10月初,分别接受加拿大和智利共和国官方注册认证,为我市苹果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打开通道。三是建成了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建成了160万亩不同类型的优质苹果基地,其中高山精品果基地40万亩、塬区优质果基地70万亩、川区鲜食与加工兼用果基地50万亩。卢氏县在文峪乡、范里镇建设核桃示范基地2000亩,陕县、义马等县建设核桃示范基地各1000亩。四是建成特色水果基地9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的基地近20个。五是建成设施水果棚(室)总数近1000个,涉及桃、李、杏、梨、葡萄、草莓、樱桃等7个树种,年产量2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以上。
(三)品牌效益好,影响面大。目前,全市创建、注册果品品牌30余个,“灵宝苹果”、“寺河山”牌苹果、“二仙坡”牌苹果、“陕州桃王”、“陕州红梨”等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陕县5号”核桃在首届中国核桃节上获得金奖,“冠云核桃”获优秀奖,“燕居核桃酒”受到各方关注,品牌效应逐步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果品销售市场的拓展。灵宝的苹果、大枣,渑池的仰韶杏、牛心柿等获世界地理保护产品。灵宝苹果成为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保护品牌,并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品牌价值达到44.11亿元,名列全国县级水果品牌价值第一位。
(四)科技支撑强,成绩明显。全市大力开展“三管一做”活动,编印“三管一做”宣传彩页3000份,张贴到重点产果乡(镇)、重点村和示范园,编印《果品“三管一做”技术手册》3万份,发放到各县(市)区果农手中。市、县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活动100余次,培训林果农3.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体系、新制度、新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优质水果生产,先后取得苹果、大枣、杜仲等17个省标准化农产品证书,58个农业地方标准被提升为省地方标准,全市有7个果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标准果园”,51万亩苹果、2000亩大樱桃、2000亩仰韶黄杏、5000亩仰韶牛心柿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陕县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的3000亩苹果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获欧盟良好农业国际GAP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拿到欧盟市场通行证的标准化基地。
(五)加工企业多,带动性强。全市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年加工能力60万吨,其中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达到33万吨。全市果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有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14家,建成生产服务型、流通合作型、信息共享型水果专业合作社100多个,形成了以二仙坡果业、寺河山、信达果业等为龙头的精品果生产(基地)企业群,特别是二仙坡果业全部实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强有力地带动着当地水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以金秋果业、永辉果业为龙头的鲜果销售、出口企业群,用果品出口的市场效应,引领全市水果业生产与国际生产标准接轨。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连万家、建基地、拓市场,以水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拉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11个不同类型的果品产业化集群,其中陕县缘份、二仙坡和灵宝景源产业化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化集群。
(六)体系建设全,服务完善。围绕水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我市初步形成了技术推广、农资供应、贮藏保鲜、市场营销、信息网络、质量检测等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水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建成了以“黄河农网”和“优质果品信息网”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水果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服务。二是建成三门峡优质农产品(水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的水果质量安全监控检测体系。三是在全市建成年交易量万吨以上水果市场21个,形成以灵宝苹果批发市场为中心,以209和310国道水果销售长廊为纽带,以水果主产乡(镇)市场为骨干,以水果大村村头市场和2万名水果经纪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立水果直销门店300多个。四是建成水果机械冷藏库15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20万吨,缓解了阶段性水果销售压力,初步实现了季产年销、周年上市。五是建成了农资供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农药、肥料、果袋、包装等生产资料及时、优质、优价供应到果农手中,确保了水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六是全市建成生产服务型、流通合作型、信息共享型水果专业合作社100多个,带动果园面积13万亩,涉及20余个乡(镇)100余个村,带动会员(社员)3.5万人,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水果产业服务体系进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生产总量较小。我市林果业的生产发展没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基地规模数量较少,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低,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生产总量还比较小。这也导致新品种统一引进和规模发展进度慢,实施统一生产管理措施难度大,创建统一品牌合力开拓市场能力差,不能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流通主体,难以实现与市场有效接轨。
(二)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面不广,主要是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管理形式,缺乏现代组织管理及园林化、标准化的管理意识,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品销售、加工和增效还比较滞后。
(三)科技应用不广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研发培训投入资金不足。管理粗放、果品质量不高,新品种、新成果推广应用不够广泛,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
(四)服务支撑力度不够,技术人才匮乏。随着我市果品业的日益发展,全市果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果品加工、贮藏与包装等产业管理方面力量不足,影响了水果的生产管理,造成工作无人管、技术推广难、果园效益差、果农增收慢的被动局面。同时,我市园艺系统近年来新接收果树专业毕业生少,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的脱档断代问题。
(五)技术外流较普遍,市场影响较大。我市的劳务输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了被输出地的林果业生产管理技术,带动了被输出地的林果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市的林果业市场造成了冲击,使本来属于我们的客户流向被输出地,减少了我市林果业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六)财政投入不足,水果业发展缺乏支持。我省是国家粮食核心区,国家在水果产业方面的支持有限,水果业发展只能靠地方财政予以支持。但市、县两级财政都比较紧张,与邻近的山西、陕西省相比,各级财政用于水果业发展的资金差距还很大。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基地规划,稳步扩大产业规模。要尽快摸清各产业的现状,进一步完善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立足各地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特色果品资源和品牌优势,积极稳妥发展市场形势好,经济效益好的特色果品基地,使我市的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培育专业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林果业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社,拉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优势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带动全市果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支撑作用,提高科技含量。组织进行果品加工和保鲜贮藏等应用技术的攻关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技术成熟的实用科技成果,大力推广各种经济林嫁接技术及育苗、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推广先进适用的加工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各级果品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要设置足够的人员编制和岗位,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的水果专业人才,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人才、科研人才,不断提升水果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全市水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
(五)加强劳动输出管理,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我市劳务输出情况,同时,借鉴外地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劳务输出管理办法,使我市的劳务输出成为促进提高我市果农增收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
(六)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市、县两级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在乡镇设立果业管理站,负责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整个水果业发展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各级果业管理部门要理顺关系、配足人员、配足经费,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在省人代会上,可以将此事项作为代表议案、意见或建议提出,取得上级的支持。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