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内容
关于我市城区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6-10-17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10月10日,对我市城区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在公共厕所规划布局、建设改造管理等方面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对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2012年以来先后共拨付公厕专项经费655.43万元,用于新建12座公厕,提升改造10座公厕

    (一)公共厕所规划逐步完善。一是正在制定相关规划。我市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已于2015年立项实施,目前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已上报省住建厅研究,需经上级批准后开始实施。二是部分区域已有规划。产业集聚区已经完成了《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卫生工程专项规划(2012—2020)》,并按照规划开展了建设,并计划每年投入近40万元开展相关工作。三是移动公厕配套到位。合理规划大型活动期间的移动公厕配备,在每年的黄河旅游节等活动期间,都结合活动场地的需要,每处临时搭建3-6间公厕。特别是冬季期间湿地公园每天来观看白天的游人如织,为解决游客入厕问题,分别在湖堤路、三河广场放置了移动公厕。

    (二)公共厕所建设稳步实施。一是财政投入逐年加大。2012年以来,先后共拨付公厕专项经费445.43万元,用于新建5座一类公厕,新建公厕道路指示牌110个,维修刷新部分公厕,修缮老旧公厕28座,2015年还追加免费公厕运行经费56万。二是主城区公共厕所建设步伐加快。2016年市财政已落实210万元公厕专项资金,市城管执法局现已完成建设2座独立式公厕和5座移动公厕的建设及10座公厕提升改造任务,近期将投入使用,陕州区近年来建成22座移动公厕,有效弥补了公厕的不足。三是产业集聚区公共厕所建设按规划进行。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位置优势,紧密结合规划要求,现已建成沿快速通道、209国道等道路建成9座公厕,并结合垃圾中转站建成一体式公厕1座。

    (三)公共厕所管理有所提高。 一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完善了《公厕卫生质量和检查考核标准》、《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公厕保洁员职责》、《管理人员分片包厕制度》等,对公厕开放时间、卫生质量标准、检查扣分和奖惩等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措施,纳入了环卫处日常考核,确保公厕达到“七无七净”。二是逐步收回收费公厕。按照市政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市区现有收费公厕现状,逐步完成了收费公厕承包合同解除、退款等工作,从2016年5月12日起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三是努力做好旱厕清运。因大部分旱厕在老居民区,费用收取困难,义务清扫和清运化粪池的居民区旱厕类公厕29座,克服吸粪车进不去的困难,用人力车进行粪便转运清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公厕设置严重不足。一是道路公厕严重不足。《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公厕按照城市道路400-1200米设置一座,我市主城区(仅含湖滨区、开发区)道路总长86770米,按照平均700米设置一座,应有公厕120座左右。市区现有道路公厕58座,需增加建设60座左右。二是园林公厕设置不足。部分街头绿地、游园如大岭游园、东风游园、银山游园等,未设置公共厕所。湿地公园、涧河公园、陕州公园等公厕数量不足,陕州公园东城门简易旱厕需要改造。三是公厕标示缺口较大。公共厕所的标示较为不清,临街道路较少看到公共厕所标示,在路口等指示牌上,也没有体现公厕的位置,造成非临街公厕不容易找到。四是活动公厕预案不够。现有公厕设施在平时游客少时能正常使用,但在重大活动、节假日等时期,游客量骤增,需搭建临时公厕设施才能满足需求。

    (二)公厕建设阻力较大。一是公厕建设选址困难。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市民一方面要满足如厕需求,一方面又阻挠在自己的单位或居住小区附近建设,因此老城区及商业区很难在合理位置找到建设用地。二是规划用地违规使用。由于部分公厕位置尽管有规划,但是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和公厕等公共设施占地、使用没有确权,部分开发商甚至改变公厕规划用途,或住宅建成后才开始建设,导致周边居民的反对,无法正常建设。三是财政资金缺口较大。城区大量的公厕是八、九十年代建设的,设施陈旧不堪,急需进行升级改造,如按规划标准建造需要9790万资金,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应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现有投入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公厕管理难处较多。一是多头管理难以规范。现有的140座公厕分别由市环卫处、林业园林局、陕州区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及其他社会单位(包括火车站、文博城等单位)进行管理,城管局作为主导单位,对相关单位的公共厕所管理不具备行政权力,不易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管理人员缺额较多。依据相关规范,免费公厕实行专人保洁管理,定员每座2人,现在能使用的38座公厕目前共有保洁人员34人。目前市财政每年拨付公厕管理费仅为66.5万元,这其中还包含水电、维修、运营等费用,而按照河南省最低生活工资标准计算,每年需人员经费145.92万元,缺口较大。三是没有专项管理经费。各园区或街头绿地、游园内现有公共厕所无专项管理经费。四是收费公厕难以管理。据统计,经多次协调一直未能解决的收费公厕有3座:火车站公厕1座、宏远市场2座公厕,因火车站候车室没有公共卫生间,所以在站外建一公厕,旅客凭票可以免费使用,对非乘车人员进行收费。宏远市场内2座公厕,每月向市场内商户收取3元使用费,其他人员如厕收费。五是关停公厕原因多样。目前有4座公厕因多方原因无法使用,分别是:1、育才中学旁公厕,因考虑学生安全问题关停;2、虢国博物馆门口公厕因博物馆考虑安全问题不定时开放,有大型参观活动开放,平时关闭;3、大岭路游园公厕因附近居民阻挡无法使用;4、上官路黄金九支队东围墙公厕因六支队阻挡无法使用。

    三、意见和建议

  •  

    (一)落实管理制度,尽快补齐短板。一是尽快完成专项规划。积极与上级进行对接,尽快完成专项规划的报批程序,认真按照规划要求尽早开工建设,按相关法律规定对相关构筑物进行确权,明确所有权和管理权,及早较好地解决这一民众期盼的难题。二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各部门应做好配合,按照规划相关要求,遵照计划部门立项审批程序和财政资金相关程序,依法依规履行好相关手续,做好分年分批实施,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公共厕所建设工作倾斜力度。三是逐步统一管理事权。在物权分离的现状下,要严格全市公共厕所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公共厕所免费开放、清扫标准、财政供给等方面内容,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要有进退机制,提高公共厕所管理水平。

    (二)广开社会渠道,弥补现有不足。一是引进社会管理团队。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办法,大胆引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避免政府部门即当裁判又亲自上阵的现象,只需拿好发令枪、挥好指挥棒,充分调动好社会资源,形成竞争机制,搞活社会服务。二是奖励社会资源参与。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鼓励临街机关、单位、企业等在工作时间,对公众免费开放一楼厕所,并对承诺免费开放的机构给予一定补偿,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及时弥补临街公厕的不足。三是不断挖掘公厕资源。充分发挥公共厕所等公共资源的平台作用,在此平台上结合城市建设的多种需求,将公共厕所、垃圾中转、公交站点、停车管理、移动基站、充电电桩等公共设施结合起来,一体化谋划、构建相关设施,减少相关人力物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质增效;同时挖掘公共厕所的宣传媒介等作用,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广告效应,产生一定的广告效益,用以弥补公厕管理费用的缺口。

    (三)落实相关责任,严罚违规违法。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各级领导要切实把这一民生问题当做重点,积极谋划、努力落实,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确保相关用地、用水、用电,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对落实不到位的要给予相关处分。二是落实规划要求。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确保预留的公厕用地不受侵占;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应由公共厕所主管部门参与,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对未依法开展建设的或造成用地侵占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按相关处罚办法进行处罚。三是落实社会责任。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从三门峡发展和增强城市吸引力的角度出发,积极配合城市公厕项目建设,支持公厕建设按规划落地,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周边单位和群众的方便,相关单位和群众不得无理阻挠规划项目的实施和开放。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